浙江四大行,全军覆没

 红蚂蚁   2025-06-04 16:03   573 人阅读  0 条评论

浙江金融圈的天,又双叒塌了。

据媒体报道,原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沈荣勤已被带走调查。

我查了一下,沈荣勤在浙江钱塘江金研院担任院长,目前钱塘江金研院官网现任领导一栏已被清空,相信不久就能迎来官方通报。

至此,浙江四大行崩塌的最后一块拼图凑齐了。

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2024年4月26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郭心刚被查。

·2025年4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高强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年5月7日,中国农业银行原首席专家兼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冯建龙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年5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沈荣勤接受调查。

工农中建里的这“四只老虎”,可以在监狱里凑一桌麻将了。

有人说,表内外两万亿的资金,按现在的薪酬标准,年收入60万左右,让这些人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人说,再加上杭州银行原行长虞利明,杭州当地的银行大佬齐活了。

还有人提醒:别忘了浙商银行……


01.

前些天,我写过一篇《浙江金融圈头顶,正迎来滚滚天雷》里面重点讲了下冯建龙。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位刚落马的工行老虎沈荣勤

沈荣勤现年68岁,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早年间,沈荣勤是浙江省仙居县人民银行的员工,后来加入工商银行,先后任中国工商银行浙江仙居支行员工、副行长、行长;

接着是台州分行副行长、行长;浙江省分行副行长;

2006年调至山东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2011年回到浙江,任浙江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直到2017年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沈荣勤毕业于浙江银行学校,在沈荣勤主管工商银行浙江分行之前,上一任行长正是与他同届毕业的徐新桥。

作为上世纪中后期浙江金融业的“黄埔军校”,可以说,浙江银行学校毕业的校友遍布各个银行及监管机构。

但同时,该校培育的出落马官员也多,出名的就有屠粮钢、楼文龙、王耀庭等人,沈荣勤此次被查,无疑为该校的落马金融高管名单上再添一笔。

退休后,沈荣勤也一直活跃在浙江金融一线,担任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塘江金融研修院院长等多项职位。

看似退休,实则“退而不休”。

甚至,今年四月初,沈荣勤还参与了一场公益咨询活动并发表讲话。

在搜集沈荣勤以前的报道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些往事。

亲近群众、脚踏实地也是沈荣勤一直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

沈荣勤是第八届“全国金融系统职工之友”的获得者,在金融时报对其的报道中提到,“沈荣勤同志被员工群众称为‘贴心人’。”

并且,有些文章还在说“沈荣勤务实”。

工商银行浙江分行首届青年文化节《青年论坛》座谈活动中,沈荣勤也自夸:

现在回过头来才我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脚踏实地的务实工作作风。

除了这段“十分自谦”的说辞外,这段座谈的其余内容也很有意思。

其中,沈荣勤谈到他从钓鱼和乒乓中悟出了些许道理,我将原话放这里,各位看官可以自行体会一下。

image.png

看看这些话:

鱼可能一直不上钩,但只要等着,总有上钩的时候

可惜,彼一时,此一时,如何从“彼时”的务实,转变成“此时”的腐败,其中缘由恐怕只有沈行长知道了。


02.

此外,我发现这些落马的官员们都很喜欢写文章、出书。

之前的文章中就提过,农行的冯建龙在主动投案的5个月前,其精心撰写的《国有银行党建探索》一书就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洋洋洒洒写了三十七万多字。

中行老虎郭心刚也在山东烟台中行工作期间,应报社之约做了《怎样做一名好员工》,被多家报刊连载,并被众多单位翻印作为学习材料,包括在华的外资企业。

好笑的是,郭心刚被逮捕时,中纪委发文称其“利益熏心”,可在他的这篇文章中却说:

如果一个人天天想着挣钱,天天盼着发钱,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你就很难挣到大钱。

我只能说:

大言不惭,恬不知耻!

另外,沈荣勤撰写的大银行小掌柜——一位银行行长的手记也在2018年11月出版,出版社与冯建龙一样都为浙江人民出版社。

在沈荣勤的书中,甚至还能发现已经落马的浙江省副省长“朱十亿”——朱从玖的推荐序:

荣勤同志的这些文字,大多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和难得的闲暇之时完成的,记录了他数十年来从事银行工作的心得体会。我想,其不仅对正在从事经济金融工作的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而且对将来有志于从事银行工作的同志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教辅书”。

学习这本书对金融经济工作有没有用,我不知道。

但如果学习朱从玖和沈荣勤的“思想作风”,那肯定是完蛋了。 

image.png

前些日子的文章里我做了个统计,今天再单独拎出来说一下。

朱从玖任期为2012年至2023年,

冯建龙的任期为2012年至2022年,

高强的任期为2015至2019年,

郭心刚的任期为2014年至2020年,

这次被查的沈荣勤任期则为2011年至2017年。

不出所料,基本上是同一时期。

我还查到了几次“偶然的”巧合。

2022年,金融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峰会沈荣勤郭心刚分别为峰会前两个环节做主持;

2015年,“浙江金融创新人物”沈荣勤和冯建龙同时获奖;

2015年,金华经济转型发展推进会上,沈荣勤、郭心刚、高强、冯建龙“四大行长”同时现身会上。

如今看来,四大行本应该是浙江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主力部队,四个行长“全军覆没”,看来浙江真得好好查查,这些行长在大肆敛财、目无法律的时候,有谁是其帮凶?

有谁与虎谋皮?

  关联阅读

  张宏良:银行资产外流损失数据

  2007-07-07

  1,中国工商银行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股份。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1.16元。

  2,中国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660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257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1.22元

  3,兴业银行

  2006年,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赚共出资27亿,以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上市三天,股价就达28元多,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60亿。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亿,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该银行国内发行价格每股15.98,吸引的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高达11610亿。

  4,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1股,目前股价超过20元,用12.18亿获得了400多亿。

  5,华夏银行

  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格4.5元,现在12元多,净赚46亿多人民币。

  6,中国交通银行

  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今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9港元,净赚600多亿。

  7,中国建设银行

  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约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亿股计算,2家净赚1300多亿港币。

  8,浦东发展银行

  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超过1.8亿股,每股约2.96元,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浦发行股价超过28元,花旗净赚45亿元。

  9,民生银行

  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约8亿人民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约3.72元,目前该股已达14元,加上两年送配,市值已达55亿元,净赚40多亿。

  (上述净赚7400多亿)

  10,广州发展银行

  今年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自己出资不过60亿,就控制了拥有3558亿元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具有代理行关系,连续多年位列全球银行500强的广东发展银行。并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还各搭进去60亿。

  11,渤海银行

  另外,2005年挂牌成立的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宣布,渣打银行以1.23亿美元购入即将成立的渤海银行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12,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公司,汇丰集团是平安最大外资股东,汇丰是2002年投资6亿美元,50亿人民币投资平安;平安集团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价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币。今年2月又募集A股资金388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587.18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81.04亿元。2006年7月20日,公司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汇丰原本10%,又购买了高盛和摩根9.9%。  除了参股渤海银行之外,渣打银行参股光大银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德意志银行参股华夏银行的事宜也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外资银行在华进入了加速发展期。目前,已有18家外资银行参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接近130亿美元。其中,四大行中的建行和工行分别获得外国投资54.66亿美元、36.7亿美元;股份制银行获得外国投资26亿美元;城市商业银行获得外国投资12亿美元。

  参股中资银行,通过不断地增资或者收购股份,或者通过人员安排或者技术业务方面的控制,来取得对中资银行的控股权或者实际控制权,从而以占该中资银行总资产5%左右(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则一般取得5%的资本金投资即可控股)的投资就可以控制和动用该银行100%的资产,资金杠杆效应可达20倍左右,怎能不令外资银行心动。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金的杠杆效应特别大,理论上8%的资本金就可以控制100%的存款等各项资产,从而可以运用这100%的资金量来进行各项贷款和投资获取利益,况且中国银行业是垄断行业,外资银行控股之后通过改善管理和产品创新加上原有的金融服务优势,一定会获得巨额的超额利润。深圳发展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已经被外资实际控制,如果四大国有银行在不久的将来也逐步被外资控股或者控制,那么中国的金融安全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关于中资投行做保荐人的问题

  据有关报道,中国银行(香港)在港上市,其费用花去十几亿港币,有人估计,建行、中行上市的费用一般为1.5亿一2亿美元,约为十几亿元人民币。这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而这些费用都被外国投资银行赚去。而这些外国投行,具体干事的人都是中国人。这说明,我国并不缺乏做投行业务的人才。

  然而,看一看我国的国家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从 114家的统计数来看,截至2004年底,总资产为3293.7亿元,净资产669.08亿元,净资本为453.41亿元,营业收入169.44亿元,但利润为负103.64亿元,亏损150亿元。特别是几大证券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正面临国家拯救和重组,这就是我国可以从事投行业务机构的现状。他们缺的不是人才,也不是业务,而是管理层的经营理念,风险意识。笔者盼望我国有真正的投资银行的出现。同时,也应放开手脚,让他们与国外投行进行竞争。而准备上市的企业也不必迷信外国公司,非把此业务交给他们。最近世界知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涉及做假账被我财政部处罚。德勤会计事务所对科龙电器的审计报告也存在失职之嫌,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

  以上引进战略投资者定价,都是按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倒算出来的。笔者认为,净资产是定价的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还应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有:他们的品牌、机构、市场、产品、客户、职工,特别是国家的支持。据有关方面估计海尔的品牌价值为560亿元。目前,中行、建行、工行从资产负债、利润等指标上都大大超过海尔,其品牌价值应远在海尔之上。


  关联阅读(二)

  张宏良2008年文章摘录——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危害

  【以下是反对所有银行都必须有外资参股并逐步扩大参股比例的张宏良文章摘录,这一段主要是讲外资参股或控股中国银行的危害。由于是网友发来的,我自己也记不清楚是摘自于哪篇文章了。当时这方面的文章足足发了有几十篇,并且大多数都在万字以上,只是当时有些文章没有留底,博客被封后永远丢失了,以后才学会了留底稿。】

  银监会规定:所有商业银行必须有外资参股,否则改制不予批准。

  银监会2006年1月第2号令,规定新建股份制银行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有外资参股。

  致使中国所有商业银行几乎全部由外资参股和控股,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在中国境内可以看到众多独资的外国商业银行,却找不到一家独资的中国商业银行。

  没有外国人参股就不准办银行,这是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外资全面进入我国银行,会严重损害我国经济主权,造成中外信息极不对称,我国经济对外单向透明,无密可保。

  金融被外资掌控后的严重后果

  一个国家的银行被外资控股,将会彻底丧失国家经济主权,变成完全的殖民经济。这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把银行视为国家命脉的原因。

  对现代国家而言,银行的控股股东就是是国家经济的真正主宰和社会政治的最终决策者。

  控股银行实际上就是控制了整个国家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虚拟化的现代金融条件下,银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而成为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领域,以衍生品的创设和交易为主业,触角伸向所有产业,网点遍布世界各地的现代金融巨无霸。

  无论它们的名称是叫银行,叫证券公司,还是叫其它什么,其传统业务都已经降低到微不足道的地位。新形成的主要业务,就是通过各种金融创新,不断整合各种经济资源,从对社会财富的重新定价和再分配中获取收益。

  我们社会中所有公司和个人的财富都集中到银行,这些财富最终代表多少价值以及这些财富流向哪里,完全由银行决定,即便是全部财富都流向外国,政府也无能为力,不仅无能为力,甚至事先不得而知。

  这就是现代金融业的特点,实际经济中的财富形式虚拟化了,财富流动不再和实物相联系,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财富形式,会将一个国家财富洗劫一空而事先不被察觉,从而使金融战取代传统战争,成为国家之间掠夺财富的主要手段。  这种掠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会引起被掠夺国国民的发现,当最后发现时,一切都已为时过晚。

  现代银行不仅垄断了社会所有经济资源,同时还垄断了社会所有的信息资源,以及社会政治,军事,安全、教育、文化等所有领域中所有单位和个人的全部资讯。

  大到国家军队调动,小到期货交易建仓,都在银行的监控之下。特别是随着现代信用体系的发展,社会所有成员的资料越来越集中到银行,银行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档案馆和资料库。银行被外国控制,也就是把所有社会成员都置于了外国机构的掌控之中,所有社会活动都在外国机构的监视之下,甚至连最后启动核按钮的费用都要经过外资机构,还有什么国家安全可言!这等于是把整个国家置于完全不设防的裸露状态。——张宏良(2008年)

赞赏即可获赠9卷《毛泽东年谱》

爆文荐读
3.
文革真相及邓罪行都藏在《毛泽东年谱》,派送中…
1.
外逃老虎汇总
2.
历史钩沉:揭秘邓小平上位的两大事件!(若被拦截放心戳“继续访问”)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评论已关闭!